麻省理工学院交流学生生活小结3

时间:2016-11-09浏览:1253设置

                            周达 2014级本科生

       不知不觉间来麻省已两月有余,第一轮期中考也已全部结束,两个月来有收获也有不足,值此空闲加以反思。

       得益于两年来在上科大受到的颇觉美式风格的教育以及去年夏天游学芝加哥的经历,虽然是初来乍到麻省理,但却没有感受到什么culture shock。要非说立刻感受到了什么不同,那就是学校的规模:习惯了在上科大校园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悉面孔,来到麻省理工的无尽长廊,抬头看到的永远是新鲜的面孔。校园内天天都会有新鲜的学生活动、学术会议,社团也得益于麻省理工更高的国际化程度、更加丰富的学科、更多的学生数量而比上科大的精彩。

       虽然上课时常常会因为听不懂教授语速超快而且带有文化背景的笑话而只能在美国学生哄堂大笑时自己和其它来交流的同学面面相觑,但总体来说我还是非常享受这两个月来的学习生活。在这里只要你自己主动,总会有事可做。健身房、游泳馆、室内篮球场、室内足球场、更衣淋浴室集成在一栋建筑内,对全体学生开放到晚上十一点,而且提供篮球、毛巾等等。他们的女子曲棍球队排球队、男子棒球队一改我对麻省理工学生都是nerd的刻板印象。图书馆内打印、扫描、借书服务都很方便,虽然这边的教材贵,但是只要图书馆里有这本教材而且没别人借自己就可以用一学期。整个校园范围内wifi全覆盖,而且图书馆内尤为高速(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多个图书馆各有自己的主题与特色,像我最爱去的Hayden有数个大落地窗,窗外就是草坪与查尔斯河。下午河上常有人赛艇或是修习帆船课程,做题累了抬头望望窗外,松鼠在草坪上卖萌,河边跑者与车辆川流不息,查尔斯河上十几面船帆飘扬,十分惬意。并且Hayden还有一小块区域24小时开放,适合刷夜。校园内随处可见黑板,并且都有粉笔和笔擦在旁边,有涂鸦,更方便随时演算、讨论。教务上,学生加课的截至日是开学一个月后,退课的截至日是开学两个月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旁听,决定自己要不要修这门课。课程提供的教学资源也非常充足,给学生多样的选择。除了前去上课,也可以选择自己在线观看往年的课程视频、lecture note。除了正课还会有习题课,并且正课教授、习题课的教授、TA都会有自己的office hour,方便学生提问。总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无论是个人选课上还是个人的时间安排。不会有课堂考勤,有的课两百多人选课日常只有五六十人上课。学生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方便去旁听各种有趣的seminar

      至于课程难度,期中考前物理系的教授都会布置practice,让学生对考试题型有所准备,不在题型上为难学生。我这学期修习的量子力学与电动力学相比国内一流高校的标准而言都不算难。固体物理的讲师是位大牛--文小刚教授。同为最早的一批把拓扑引入物理的教授,他的“好基友”们今年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上课时可谓也是“不甘寂寞”,给我们引入了纤维丛、陈省身数等数学概念,并且喜欢讲他关于对称和相变的思考。总之他上的“Basic Solid State Physics”一点都不basic,将我们一众小本虐的不行,每每提问都需要博士生助教出来救场,和他谈笑风生。

      学期已经过半,剩下的时间里我将继续砥砺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去,争取更多的感悟与收获。


项目介绍:

2015年,上海科技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MIT)签署了学生培养合作协议。协议约定,我校本科学生将进入MIT相关院系修读院系认可的课程,回国返校后学分可以转入我校。2016年,赴MIT学期交流项目正式启动,王一帆(信息学院)、黄政嘉(信息学院)、周达(物质学院)三位2014级本科生成为首批入选学生,于秋学期前往MIT学习交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