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是万里无云的蓝天,远眺是宽广湛蓝的大海,环绕着略带冷意的海风,沐浴着金色舒适的阳光,美国西部小城市伯克利充分展现着它的惬意与迷人的魅力。
三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游学体验,让我对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大国有了与屏幕上看到的不一样的体验。在出发之前的我无疑是兴奋过度的,信息化时代,屏幕上看到的异域风情,总是那么让人心动,却总因没能加入自己的亲身体验而显得有些不真实。过了三周,恍然间发现,其实这块大陆上,虽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会有所不同,每个人经营的也同样都是生活。
伯克利的校园没有围栏,直接与外界相通相融,但另一方面,它又像是坐落在自然丛林之中,随处可见萌萌的松鼠,碧绿参天的松树。各大图书管隐藏在不同的学科楼之中,彰显着每一门学科独一无二的魅力。走进生命学院图书馆的那一刻,内心充满了崇高的敬意。一眼望不到头的书架让人不禁感叹知识的浩如烟海与已知的渺小。整幢建筑安安静静,书是人亦是。假期人比较少,却也个个埋头思索,不得不感叹这里有让人静心读书的氛围。
体会着美国不同的风情,也在享受着不一样的课堂。我选的课是Conflict Resolution。主要是学习冲突解决与协调的。这门课是属于人文社科通识课,却用一种和理科课不一样的方式冲击着我们的思维。犹记第一节课的时候,陌生的面孔让相互认识变得有些麻烦。老师就通过每说一个特征符合的就往前走一步的方法让我们对彼此有了基本的印象。从这开始,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就渐趋常态。不得不说,通过这系列课才发现,沟通原来是件很累的事。老师常常抛出一个话题,将同学们分成3-4个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里的每一次发言,都会得到组员近乎百分百的专注聆听。因此,在讲话之前也免不了字斟句酌,希望更充分准确地用英文表达出自己的原意。话题的涉及面很广,也反映出美国人更开放和自由的言论与心态。从经济聊到政治,从美国聊到中国,从宏观细化到微观,包罗社会万象,也激励我们开放思维。
课程邻近结束的时候是关于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社会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做的presentation以及一篇大论文。这就将我们的主题conflict resolution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全球视野的高度。我们组讨论的课题是产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冲突。起初我们以这一系列矛盾是非正常的来看待,而学了冲突转移之后,我们意识到冲突是改变的源泉,分析冲突不仅要分析表层的爆发,也要意识到是各方面关系网的复杂性起的作用。
作为一名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在扎扎实实学好数理基础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生活的社会以及我们想在这个社会中发挥自己怎样的价值作用。出门看一看,也许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校训中“报国、裕民”的含量。不要盲目地崇拜美国的繁荣发达,但也要学会理解并尝试美国大学自由且充满活力的思想。不要盲目地确定中国社会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因为冲突本身就是正常的,冲突的产生才能从根本生产生实质的改变。
在美国的两个周末分别去太浩湖和优胜美地旅游,欣赏了美国的自然名胜,也体会到了美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真真切切的热爱。美国的有些自然景点只是辟出了一条能走的山路,没有人为的矫饰,却让人们得以充分地亲近自然。在旅游景区内从来没看到任何丢弃的垃圾,兴许,只要每个人都懂得敬畏自然,对自然“手下留情”,那自然也就能以其最优雅的姿态回报欣赏它的人吧。
除此之外,最让人心动的一次旅行就数登塔之行。在以平楼为主要建筑的伯克利,洁白的钟楼直戳蔚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图景。有幸登到高出,纵眺四方,近看得到那些变成方块状的教学楼,远看得到几乎整个倚靠着山的伯克利城市。再放目远眺,云雾缭绕的金门大桥若隐若现。吹着海边的凉风,聆听着悠扬的钟声,对“登高才能望远”多了一层理解。希望自己能在知识的山峰上登高看远,更上一层楼吧。
2016级生命科学学院戴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