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由法国格勒诺布尔综合理工学院(Grenoble INP)与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联合举办的GINSEN暑期学校项目,主修方向为微纳技术(Micro/Nanotechnology)。这也是我第一次踏足欧洲,从抵达日内瓦机场,到乘坐火车穿越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法国境内,这段旅程自启程之初,便充满了学术启发与文化碰撞。
一、学习与实践:在理论与实验中穿行
暑期项目为期四周,第一周为线上课程,后三周在格勒诺布尔进行线下学习与实验。课程内容涵盖纳米物理、神经电子学、微系统与微电子学等前沿领域。授课教师均为业内资深专家,讲解深入浅出,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最令我难忘的是在Phelma校区CIME Nanotech洁净室亲手制备太阳能电池并完成电学性能测试的环节。这种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全流程体验,不仅让我切实体会到微纳制造的精密与复杂,也点燃了我对科研工作的热忱与敬畏。

尽管课程以英语为主,学校仍为我们安排了法语入门课与跨文化沟通工作坊。几周下来,我掌握了一些基础法语表达,也增强了在异国生活的信心。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中,我既感受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挑战与魅力,也学会了在多元背景中高效沟通、协作,并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二、生活环境:独立而安然的日常
项目组为我们安排了位于科研园区的单人公寓,配备独立卫浴、简易厨房与基本家具,生活设施齐全,环境安静整洁。公寓周边生活便利,超市、面包房、电车站一应俱全,步行15分钟即可抵达上课地点。清晨穿过阿尔卑斯山麓下的小径去上课,成为我一天中最治愈的时刻。
三、文化体验:法式风情初探
作为首次踏足欧洲的亚洲学生,我对法国乃至欧洲的生活方式充满好奇。这里的生活节奏舒缓从容,人们更注重生活品质与细节。每天中午12点至下午2点,仿佛整个城市都慢下来,人们聚在咖啡馆或公园里,享受阳光与美食。在格勒诺布尔,我品尝了地道的法棍、可颂、奶酪拼盘,以及当地特色菜“Gratin Dauphinois”(奶油焗土豆)。法国人对饮食的讲究,让我深刻感受到“吃”不仅是生存所需,更是一种生活美学。在品尝法国风味的同时,我也借着外出聚餐的机会,十分欣喜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分享了我的家乡美食——牛肉面。

四、旅行延伸:从北欧峡湾到欧亚交界
项目结束后,我并未立即返程,而是继续在欧洲的探索之旅,前往挪威与土耳其。在挪威,我搭乘“挪威缩影”火车线路,从奥斯陆一路驶向卑尔根,穿越雪山、峡湾与瀑布,沉浸于北欧壮美的自然画卷。我还挑战了世界著名的徒步路线——“恶魔之舌”,站在崖边俯瞰山川,内心震撼而宁静。挪威的生活节奏更为安详,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
随后我飞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这座横跨欧亚两洲的城市让我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清真寺的钟声、巴扎市场的喧嚣、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落日,共同编织出一幅多元文化交织的画卷。土耳其人民的热情与这片土地上厚重的历史遗存,都令我深深动容,也为这段欧洲之行画上圆满句号。

这次赴法交流,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成长经历。我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在独立生活、跨文化交流与自我管理上得到了全面锻炼。从最初的语言隔阂与文化陌生,到逐渐融入当地生活,我的视野与心态都发生了积极变化。
感谢学校与项目组织方提供的宝贵机会,也感谢所有老师与同学的陪伴与帮助。这段旅程不仅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学术方向,也坚定了我走向国际舞台的信心与勇气。欧洲的风、雪、阳光与人情,将长久留存于记忆中,成为我前行路上不竭的动力源泉。
作者:周自谦
2023级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